Monday, January 28, 2008

如何閱讀設計

~from http://blog.roodo.com/victorart/

台灣有愈來愈多的設計相關雜誌,比起十年前,現在不僅多樣而且資訊量也足夠,以前我部分用訂閱部分定期上書局購買,因為一方面我可以順便逛逛書局,但是現在,我幾乎不太看設計雜誌了。聖誕節即將來臨,許多英國的商店也開始打折扣,包括書店也都出現了許多大折扣,例如由地理雜誌出的世界歷史全彩大百科才賣 9.99英鎊,折合台幣約660元,還有英國傳統全彩食譜約600頁,英鎊2.99約台幣200元,還有許多不錯的好書如人體骨骼全彩的藝用解剖與一些繪畫技巧的書都打五折以上,這些「原文書」在台灣起碼都要上千的價格,實在令人心動。但是今天逛了一圈,那些令人心動的書我一本也沒買,反而買了一本沒有折扣的英文字典。此外,我還特地去逛了逛雜誌區,留心那些英國有名的設計雜誌與藝術雜誌,例如Wall Paper、Create Review等,我甚至發現英國的常態性設計雜誌真的沒有臺灣多,許多人憧憬的設計原文書其實在台灣幾乎都可以買的到,不然拜網路所賜,上AMAZON買也可以,價格也很便宜。從昨天到英國牛津大學(Oxford University)開始逛書店,逛回LEICESTER的英國連鎖店The Works、WH Smith、Water Stone比較這些地方,發現貨架上的書籍差異不大,也同樣有令人心動折扣商品,同樣的凌朗滿目,於是我發現了一些事情,也開始認真的思考想找個答案:閱讀設計相關的雜誌與書籍,真的可以提升設計能力,並且成為實用嗎?

在英國,價格反應書籍的內容價值。 我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在台灣那些看起來很高檔、印刷精美有許多優良作品的的原文書,例如藝術家的作品、設計年鑑等,在英國很便宜;此外還有全彩刊登步 驟詳細教授技術與技巧的書,也很便宜,例如:珠寶設計、建築設計、結構設計、室內裝潢、工藝等。這些書到專門的店或者誠品少說都要上千,但是在英國的平時定價就不高,一到折扣一定先由這些書開始,而且一打就是五折開始,在SUMMER TIME DISCOUNT的時候我已經領教過一次了,所以這次我也沒就那麼訝異了。但是,為何在英國這些書那麼便宜呢?究竟貴的是哪些書呢?簡單的説,圖片很多的書,很便宜;反而都是文字的書,很貴。其實又回到開始所述,價格反應內容,英國人認為知識與智慧很珍貴,技術與技藝很便宜。例如有一本書,在台灣的博客來也有賣的原文書,他不厚都是字,叫做《The Design Agenda》一本談論設計管理的書,我在英國本地買,全新的最便宜也要30英鎊,約台幣2000元。想知道在台灣博客來賣多少可以按這裡。這本書的確是很有水準的書,無論你是否從事設計業或者從事與設計相關行業,這本書都會給你很大的幫助,起碼他很清楚的告訴你:What is Design!

雜誌的首要任務是提供資訊。資訊有些是有時效性,例如周刊型雜誌,就是一週的新聞剪影,設計雜誌的任務是什麼?通常人們閱讀設計雜誌多半想獲取新知,看看這世界又誕生了哪些新設計!而閱讀者的習慣也是以閱讀圖片為首要,因為在設計領域圖片傳訊信息的速度比文字快,並且更容易了解,這也是為什麼設計的原文書通常會賣的比其他原文書好的原因。這些事實在台灣都不難從書店的貨架上看出來,尤其是誠品,你一定會發現誠品關於藝術與設計類的原書文比例與數量比其他來的多很多。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台灣遇到的一件事,在一個禮拜三的下午2點多,因為我那時已經在補習班上課,因此都是晚上上班,我獨自閒晃到金石堂書局,我發現在平常日的下午,為何關於設計類雜誌的那區人會那麼多?一看就知道是社會人士非學生,甚至一些動作明顯的,就知道是來找靈感的。那時我心裡就回想,以前在廣告公司上班的時候,廣告公司都會訂閱許多書籍與雜誌,甚至是那些很貴的原文書,以供設計師尋找靈感;通常,設計師也會從裡面找到靈感。這是好事,以增廣見聞,只是這是一把雙利刃,可以殺死敵人,也會傷到自己,所以使用的時候一定要特別小心。

閱讀設計類的書籍與雜誌一定要適量,有太多的設計人員服用過量導致中毒太深,無法自拔。求知欲是一件好事,但是方向要對,例如一遇到靈感瓶頸的時候,許多人就去找資料看那些相關的設計書籍與雜誌,所以做出來的東西往往都有別人很重的影子,只是東西太多,你有時候不知道出處而已。而方向在哪?《漢書·藝文志》仲尼曰:「禮失而求諸野。」意思是說,禮儀要是失去了,就應該從一般普羅社會裡去求回來。而沒有靈感,該從何求之?我認為也該從生活中去求得,絕不是那些設計相關類的雜誌與書籍。因為,設計是給生活,而不是為了生活才給設計。例如我之前在The Internal Creative Process of Design一 文中舉例設計DM的發想過程,我也收過許多回應關於職場工作的無奈,他們認為有些太理想化了,我自己也從事了5年以上的廣告相關行業,我也了解這其中苦楚,只是我走的愈久,愈發現有些事情更應該堅持。團結也很重要,如果大家都自重自愛,不彼此削價競爭等,我相信環境會更好,不過話說回來,定位也是很重要 的問題,畢竟每個行業裡都有各自的定位。

閱讀設計請適量,因為生活的探索才需要爆發你的小宇宙。靈感的來源來自於生活的思考。設計能力的累積來自於每天不斷的鍛鍊,鍛鍊你的眼、你的鼻、你的耳、你的舌,你身上的每一個毛細孔的感受,去感受、去思考在每一天。如何閱讀設計?閱讀藝術與設計品,是閱讀作者的智慧與想法;假如,你現在看見一個設計品或者藝術品,你可以輕易的解讀作品涵義、了解作者的想法,我相信,對於設計能力提升與靈感找尋一定很大的幫助。

~from http://blog.roodo.com/victorart/

落落長一篇,我這句最重要:圖片書看再多,一點洨用都沒有,多充實點抽象內涵。

Blog Precept

01.Blogging for fun , for yourself , at least at beginning.
02.Don't force yourself to blog just for periodically update.
03.Don't limit your blog to minimum or maximum length.
04.Don't blog just for audience.
05.Don't be afraid of opposite comments.
06.Blogging is to share your thought , your opinion , not your " me too".
07.Blogging tools and interfaces are for convenience , not for "Wow! so fascenating!" The same as your site layout.
08.If you don't want someone reading your blog , never put it on.(Even he/she don't know you have a blog)
09.Try to remember why you are blogging.
10.Forget the first 9 rules. Use the 10th instead:BLOG FOR YOURSELF!

~I really don't know where it is from...but useful.~